廣瀨、秋山和八代一同走在海軍學校。
「秋山在我面前對著學員們說:
『差勁!我還以為八代是多厲害的人呢!這點道理都不懂!真教人吃驚!』」
「哇,這可不行啊,八代先生可是老前輩,....況且,少佐不該這樣對大佐說話,八代先生可是一代豪傑啊...」
八代緊接著說:
「不,我也是戰術家,一晚沒有睡、一直在想,遺憾的是,秋山的意見是正確的。
第二天我忍恥向他道歉:『秋山,你是對的。』我道歉之後,秋山毫不領情,
竟然這樣回答我:『那還用說。』」
「哈哈哈哈,就是秋山的風格啊!」
「戰術不需要情理。」秋山面無表情回頭看看他們倆。
「所以別人才會這麼說:『確實是個天才,但是缺乏魅力,可愛的女孩子也會因此討厭你。】」
文章寫了幾天,我決定在接近我生日的時候發文,算是一個分水嶺
還有一件事。
事實上我沒有加過妳好友,也有至少半年的時間「忘記」妳是誰了
想起一件事。
事實上我沒有加妳臉友,也有至少半年的時間「忘記」妳是誰了,臉書是種很神奇的工具,那幾天畢業學士照一張連著一張、連著連著,妳和我過去同學的合照就跑到我的動態牆上
各校的畢業典禮都結束了
那個時候妳在學校攔下我問
「你叫什麼名字呀?」
只不過到最後我還是沒有加她
我也忘記當初怎麼認識她的了,反正就是這樣
是一個其他系的女生,那有些人就是這樣,回頭一看,消失在人海了。
背後千萬種可能,不由自主不斷推測著,然後忽然間又再回到現實。
對了,還要繼續前進。
老同學前幾天還在安慰我,因為前一篇文章(連結),その女OOOO~~
「那種女的,就是這樣。」
「怎樣?」
「不是每個女的都是這樣,你懂嗎?」
「蛤?」
「我覺得你其實不用想這麼多,放開一點。」
「幹嘛突然跟我講這個啦,哈哈哈。」
「沒有,你真的要了解並不是每個女的都像他們那樣,你懂?」
事實上我也沒有難過,我也是異性戀者,也有喜歡別人的經驗
是自己鑽牛角尖的前科實在太豐富了,不過你的安慰我還是覺得很受用
我習慣以廢話做為開頭,先講些不關痛癢輕鬆的東西,再帶入主題。
不知不覺,痞客邦已經寫三年了,高中到現在也過了超過六年
如果現在要我用很簡單的故事內容撰寫我的經歷,你還是吃屎吧
六年多的生涯,要用一篇文章來涵蓋,你們也太看得起我的書寫和組織能力了
簡而言之就是:「寫太長你沒耐性看,寫太短你看不懂。」
這種既難做又沒效率的東西,還是省省吧,想知道就自己去翻我以前的文章來看
我不是生來伺候讀者的
要說我最喜歡的兩部作品,就屬坂上之雲和龍馬傳
福澤諭吉-『勸學篇』-「先有個人的獨立,才有一國的獨立。」
每次覺得失望難過的時候,我都會開啟這兩部影片,默默掉個幾滴淚水然後再繼續前進。
這種感覺不需要人懂,就跟打手槍不需要給人知道一樣。
而且你也不一定有興趣,有人覺得看電視偶像劇比跟我講話還要來的有趣
(這是真的,讓我有點難過)
那,我有很多關於那兩部作品的文章,自己翻
一直以來,我都是以極度不成熟的筆法來寫文章,回饋則反映在瀏覽人次上
這次當然也不外乎是這種模式。
大三時很多第一次,我說去年的大三、「上一次」的大三
第一次和不認識的人一起去旅遊、第一次被二一、第一次參加民運(兩次),還有第一次休學和第一次退學。
事實上我故意把坂上之雲帶給我爸看,不知道他看不看得懂,龍馬傳也是一樣
或許他只是覺得,日本人拍片很講究很厲害之類的
多數日劇拍攝,內容十分講究。
「啟示」這才是我想講的
極高的故事性所帶來的啟示,不論是一般的電視據還是歷史劇
日劇表現的水準之高,絕對不是只靠編劇
還有極高的觀眾水準和明星的包裝功力,並且想盡辦法和其他各國分庭抗禮
兩部戲劇的年代剛好可以串起來。
龍馬傳讓我感受到很強的刺激,除了福山雅治很帥很刺激我之外
事實上我意外的是這種寓意極深戲劇,日本國民竟然看得下去。
「人家是高級亞洲人捏!!」同學補了一句。
台灣從來沒有任何故事會告訴觀眾要去衝撞體制、去拼鬥屬於自己的東西。
有時候真的會感嘆「同余者何人?」
雖然我並不是優秀的閱聽觀眾和學者。
「只是,好的東西我知道。」
「務實」
我們常聽到的務實就是,面對現實,但是你面對的真的是現實嗎?
你想當什麼做什麼在你做之前都不算不切實際
多數人不切實際不是因為他們夢想的遙不可及,是因為「缺乏自知」
不了解自己,不明白自己斤兩到底到哪,不願意做相對代價的付出。
那天,我媽對我說:「那個阿伯,他兒子畢業去了一間公司月薪七萬,年終另外算欸。」
「哦,你說清大研究所那個。」
「對啊,很好欸。」
「妳也不看看他一天花多少時間在研究上,六年沒日沒夜的直到研究所畢業,而且還是全台灣最強、清大電機的研究所畢業。」
他的成就,只是用一個很高代價去換得的。
研究所,研發替代役。
前年他要去當研發替代役時,他父親還反對
研發替代役不是說想當就能當的,而且內容是進大企業工作,像提早進入職場,能夠當上研發替代役的幾乎是國內人才中的佼佼者
他爸說:
「不行,找理由說服我,否則你不可以去當替代役,替代役跟廢物一樣,你最好去當兵抽個海陸之類的。」
好說歹說才說服他爸,他才有機會去當研發替代役
我爸媽絕對不可能對我這麼嚴厲啦~
沒有想責怪什麼,但是想說:
「成就總是用想的很簡單,當你要付出去爭奪它,回頭一看,當大家都放棄時,你自己才算是站在頂端。」
秋山好古:「要做到個人獨立,首先要考慮到自身素質,要身體力行的過簡簡單單的生活。」
坂上之雲。
我最喜歡他的開場白:
まことに小さな国が、開化期を迎えようとしている
一介小國正將,迎來迎來開化之期
主角秋山兄弟,其實本來在日本史上並沒有太高的知名度。
但這對兄弟一個一手培養起日本騎兵,擊退了號稱世界最強的哥薩克騎兵師團
另一個則在日本海海戰中制定策略消滅了世上最強的波羅的海艦隊。
兄弟倆不如維新元老般為眾人所知,但是他們卻在明治日本這個國家組織裏,找出了自己的人生哲學並加以貫徹。
最後成就了自己的價值、完成了偉大的志業。
身為組織一分子、雖然可能不是代表人物或是領導階層,卻能在自己崗位上成就自己人生目標的哲學。
這絕非所謂的奴性思考,而是積極地把國家、團體、組織的成敗,視為是自己人生成敗的公私合一精神。
這種一直被強調的價值,應該也是日本得以長年處於世界經濟主力之一的秘密吧。
我丟這篇文章的用意,並不是要教訓誰
如果說要教訓誰,那應該也只有教訓我自己吧。
當初上高中時,家人幫我張羅讓我去私立高中,雖然當時我的成績除了女中和一中其他高中都上的了,盡管百般不願意我還是去了。
去了,混了三年,考上了一間還不錯的、以理工掛帥的大學,同樣是我家人「幫」我選擇的,盡管我高中數理很差勁,我還是硬著頭皮選、之後上了,然後我就整理行囊到了北部念書。
一開始並沒有想太多,畢竟,高中封閉的環境下也沒有給我機會進行思考
我一生的成就觀是由讀書建構而成的,或許你很難體會到底有什麼問題。
當我開始想,像我這樣差勁的學生,剛念大學三年就確定要延畢到大六,我念這個大學的意義到底是什麼?
我具備任何專業嗎? 也沒有。 學理知識夠嗎? 想太多。
我發覺我什麼都學不會,我花了很長時間在上面只是為了拿一張不具實力證明效力的紙,我開始覺得可怕。
而且還要花六年。
在校內我被電假的,不論是成績還是做任何事。
當一個人被挫折洗禮過只有兩種發展路徑
第一是「增強」
第二是「變弱」
兩個的差異這麼大的原因,就是在面對艱難的事情上,一個人是否具備「決心」
沒有決心的人碰到失敗一定會自甘墮落,我就是這種人。
當我決意休學時,我拿著休學單,頭抬也抬不起來的走進校園,看到同學時我覺得羞恥,盡管他們不知道「我正在覺得羞恥」
記得一天我在圖書館念書,順便等導師簽單,老師電話打來要我去辦公室找他
我飛奔想快一點完成休學手續,趕快離開學校,北部天雨路滑
我在一家花園餐廳櫃台前大摔一跤,就差臉沒有朝地
「碰」的一聲,大家都在看我,餐廳老闆娘還想扶我起來。
「君本非好戰,奈何登前途。」
那個時候帶著令人顫抖的疼痛站起身,說聲沒事
快步進系館廁所、手忙腳亂洗盡身上的泥巴,一拐一拐的找導師簽章。
兩個字「狼狽」
經過一些轉折之後,我到了這裡,似乎....很不理想,再補個「非常」好了。
有時候我會想,有些教育者到底,把不把他們的教育當成一回事
我知道有老師很認真,但是其他的老師,你們教起來,很有自信嗎?
應該是說你覺得你這樣的教育足夠嗎?教育一個出去即將以這個語言做為飯碗的學生應有的教育強度嗎?
充滿疑惑的我,除了抱怨我只有兩年的時間不夠讓我自己變強之外,根本沒有方向讓我自己變強。
但是我必須,我一定要替自己不斷的強調,「我自己有千萬種不足」
所以我才說,我有時候會很羨慕或者是憎恨那些際遇不錯、感受力比我強卻沒有好好把握的人
可能是你們不懂,你們不要的話通通給我好了,假使你可以的話
那天在家,我姐對我說
「就等畢業找工作吧。」
真的就只能這樣嗎。我心裡這樣想。
「不然你要幹嘛?」
「您毆打了松下大人被解職,如此不公不義之事看不下去。就算會被罷官,您也會為了勸諫大殿下而做對的事情!吉田大人!」
吉田東洋臉色驟變,大呼一聲:「你懂什麼?因為我是天才。」
「嗄?」
「要不了多久我就會復職,因為殿下很清楚我有多少才能,像我這樣的人做什麼都可以!坂本龍馬,你能成何事?沒有能力的人只有沉默一途。」
每次聽到類似的話,我都覺得我又回到原點了呢。
那我當初離開的意義到底在哪裡,我只是為了要畢業嗎?
我很想在一個本來就適合我的地方施展我的拳腳難道我錯了嗎?
想要做好事情,一件做好再去做另一件,一件接一件,讓我自己看看、讓我自己去感受什麼叫做「頂尖」
這就是我的初衷。
如果可以我真的很想重考,但是我不行。
你們愛怎麼講就怎麼講。但是我真的需要有人指導。
當初我看了那兩部作品。
龍馬傳則是描寫幕府末年
坂上之雲,從明治年初到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年代
這個時候要要開始講超級無聊的歷史了,你要關視窗請便沒人攔你。
多數人印象中的日本就是:
「東西很很好用、A片很好看、國家很漂亮,南京大屠殺超級過分,大東亞戰爭都是他們的錯。」
對最後兩點,尤其是最後一點有強烈意識的人,我真的覺得你們是智障,不怕你們知道,就是智障。
那先開始了,日本從幕府時代開始,天皇將權力交給了「征夷大將軍」
經過了幾次政權的更迭後,到了江戶幕府,姓德川的。幕府就定在江戶(今天的東京。)
「德川幕府260年是日本歷史上最安泰的時代。」
再怎麼安泰的朝代都會有崩壞的一天,我們從中國歷史常常學到這個概念
通常兩個字可以貫穿這句話 :「腐敗。」
但是德川幕府是因為腐敗而滅亡嗎?
「NO」
是因為制度的疲勞,德川幕府末年,最後的十多年,發生了黑船事件。 (自己看)
之後的內亂迫使幕府將權力回歸天皇,日本進入明治時代。
進入明治維新時代,原有的武士制度被廢除,廢藩制縣、廢刀令
開始追趕西方列強,脫亞入歐。
坂上之雲,同時也是龍馬傳原版小說「龍馬來了」的作者司馬遼太郎
新帝國主義全盛的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期。在這年代,從一個瀕臨列強瓜分邊緣的東洋小國,成為被全世界注目東方唯一的強權。
司馬史觀不斷強調的,就是這個時代的日本人充滿進取精神、實事求是,一個新興島國,在危機的時代下走出自己的未來。
或許你可以覺得這沒有什麼了不起,不過就是過去的事,你可以關掉視窗,做些有益自己的事。
雖然許多人質疑司馬遼太郎過度評價「明治」和貶低「昭和」
不過從明治維新開始,日本先後擊敗清國和俄羅斯卻是不爭的事實。
(反觀某國只會不斷責怪慈禧太后多笨多笨,這我們就不講了,反正什麼都他們滿人害的)
我們的歷史課本教我們如何去恨一個國家和羨慕一個國家很強,而不是好好檢視它
因為從十九世紀論東亞各國、世界各文明古國通通都淪為殖民地
只有日本能維持他的獨立性、晉升列強,在多數人眼光中明治維新、日本變強是沒有理由的
或者把原因通通遷就在「民族性」之上
西班牙、葡萄牙和荷蘭不是大航海先驅嗎?
最後怎會是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呢?
我們偉大的課綱不會教你去想的東西可多著。
「錯的明明就是那幫人,我絕對不會道歉。」
「阿淳,勝利要留在真正的戰場上。」
以明治時代人們所獨有的勁頭,目視前方大步前進一直向前
如果在山坡之上的藍天中,有一朵亮麗白雲,那登上坡道就為了去親眼目睹吧!
那天,有老師寫信邀我當某堂選修課的TA
這算是一種肯定,但是,總是覺得哪裡不夠。
我在意的不是最低時薪,我覺得給我這個機會的速度有點快
雖然那個老師是以龜毛著稱,我也已經做好心理準備
去年得這個時候我還在和有機化學的重修課奮鬥著呢,現在反而變成主修英文、自學日語
其實方向該向哪我根本不知道
總得要出去看看的吧,不是嗎?